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了不得的讽刺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4 09:18:00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是我记事以来知道自己的第一首讽刺诗,也知道诗人也因为这两句而丢了性命,但我却为这个诗人感到骄傲。徐骏先生用十个字,把那装模作样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同时诗中还有隐藏的意思,就更加令人惊讶了。清风不识字是不要紧的,要紧的就是你为何要乱翻书,一个“何故”,一个“乱”,令人叫绝,入木三分。

  后来上中学,又相继记住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把商女的无知,没有底线,用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说出来,而不用其他的行为来表达,是以事喻人的高招,古今少见。其实,就连极具才情的曹植(天下计十斗才,曹植独占八斗,这也是才高八斗的由来”)也写不出来。个人认为,曹植七步成诗,即便是著名的“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与之相比,也逊色不少。


  好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不在于词工句丽,而在于妙不可言。刚刚说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妙,没有说其妙在何处,我认为其妙在于讽刺,在于讽刺了一个朝代,在于讽刺了一大批虚假之徒,讽刺了一些借书装点有文化之士。

  个人觉得,自己所读的古诗之中,清朝文映江的《咏针》也是不可多得的讽刺诗。“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其意是“经过千百般锤炼,才能打造出一根针,谁知道它的眼睛却长在屁股上,只认识得衣衫、帽子,却不认得人。通过以物喻人,讥讽那些看人只看外表、钱财的肤浅势利之徒。


  另外,五代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也是非常解气的一首讽刺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不是一般的解气。

  自习古诗词以来,我一度又想起了它们的妙,也想写出不一般或者叫不同凡响的讽刺诗,真是痴人说梦。本人才情不力,又观察不入微,联想能力差,很难跳出就事论事的圈子,偶尔借物喻人,也是小情怀,所以就吹不起任何浪花,至今也拿不出一首好一点的讽刺诗出来。同时,故意或者有意地去写讽刺诗,也有一些不伦不类,读之也极不自然,故也不能称之为好。


  其实,讽刺诗很受欢迎的,尤其是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喜欢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揭露和讽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像“针眼”一样来讽刺势利小人,但事以愿违,很少见。在我加入的几个诗友群中,有不少才气过人的诗人,他们也偶尔写一些针砭不良风气的诗词,水平也比较高,但大多也是过眼烟云,最多换来一笑,不够惊艳,没有让我五体投地。

  例如,我明知到时装走秀中,有些模特故意坦胸露乳,我就是写不出那股子味道,最多就像是呐喊一下。我反复读我的那几首讽刺诗,不一妙处,堪称垃圾。如《时装走秀》:无非夏日秀容颜,何苦低胸走世间。两段绸条难盖住,双峰已现乳头山。又如《大堂听课:名师就座话滔滔,时点时评甚苦劳。只是声音难听见,谁言上课水平高。我觉得都不行,差之甚远也。


  诗友中有一名才女,她也时常写一两首讽刺诗,我看到之后也附合凑韵一二,但也不甚理想,这也大致可以说写讽刺诗之难吧,以致于我严重怀疑我到底会不会写诗。

讽刺诗,尤其是流传千古的,大概是别人眼中的高端局吧,非我一介匹夫所企望的。

诗词比其他文体,押韵又字少,若是说得在理,十几二十几个字,很容易让人口口相传,这是它的优势,但对诗人而言,却也是它的劣势。似乎是,讲道理,尤其是大道理,非宏篇大著不可也。

  诗人,写出千古绝唱,难也,难于上青天。当然,也只相对于我而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