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销售不振 多瑞医药由盈转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7:01:00
本报记者 苏浩 曹学平 北京报道

(图片来源:多瑞医药官网)
近期,多瑞医药(301075.SZ)发布2024年年报,宣告其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报告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为2.41亿元,同比下降28.02%;归母净利润为-6266.67万元,同比由盈转亏,降幅高达432.44%。
带量采购重塑市场格局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企业若不能及时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提升研发转化效率,极易陷入增长停滞。而多瑞医药这一业绩表现不仅暴露出公司对单一核心产品的过度依赖,也揭示了医药行业在政策调整与市场竞争下的转型难题。
针对公司亏损的具体原因及后续提振措施,《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多瑞医药方面致函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其间记者多次拨打公司证券部电话,但并未有人接听。
集采冲击下的生存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多瑞医药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及其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重点围绕手术期和急抢救领域进行产品管线布局,目前已成为血浆代用品细分领域的企业。核心产品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系通过自主研发而推出的国内首仿药品。
作为多瑞医药的“现金牛”,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曾占公司营收的90%以上,但2024年其销售收入已从2021年的4.65亿元锐减至不足1.2亿元,同比下滑近50%,占当期营收比重降至50%左右。
导致这一断崖式下滑的直接原因是该产品在2024年中选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中标价格大幅下降。尽管集采带来的“以价换量”策略帮助公司扩大了市场份额,但短期内价格降幅远超销量增长,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行业政策环境的变化。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常态化以及地方医保目录调整,使得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的市场准入和定价权受限。多瑞医药在年报中坦言,若不能有效应对产品结构单一风险,未来业绩将持续承压。
2024年10月,多瑞医药以2.71亿元收购上海建瓴70%股权(含代偿债务1.94亿元),标的公司核心资产为四川前沿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多肽原料药生产基地。
这一收购被市场视为公司转型高端原料药的关键举措,但交易溢价率高达1182%,且标的公司2023年及2024年前8个月分别亏损3253万元和919万元,导致合并报表净利润减少1034万元。
更严峻的是,此次收购耗资占公司当期现金储备的82%。截至2024年年末,多瑞医药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仅剩1.1亿元,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达2502万元和1.88亿元,流动比率低至1.24,偿债能力指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为了完成收购,公司甚至通过子公司申请3亿元并购贷款并追加担保,进一步推高债务风险。
年报显示,2024年,多瑞医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717.79万元,同比骤降641.19%,主要因销售收入减少导致回款能力下降。
与此同时,管理费用因并购整合增长34.46%,财务费用由负转正,利息支出压力显现。尽管销售费用同比下降50.03%,但主要源于推广服务费缩减,这可能削弱市场开拓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多元化布局遇阻
为分散风险,多瑞医药近年来尝试通过代理业务和新药研发拓展收入来源。
2024年上半年,其代理产品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实现销售收入1956.68万元,占当期营收的13.01%,但这一比例仍难以撼动核心产品的地位。
与此同时,公司重点推进的中药1类新药益肺济生颗粒(用于慢阻肺治疗)虽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入组,但研发周期长、市场前景待验证,短期内无法贡献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投入在2024年同比增长54.21%,达到3700.42万元,占营收比重升至15.38%,研发人员数量亦增加27%。然而,高研发投入与低转化效率的矛盾凸显,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骤降1365.6%,也侧面反映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的弱化。
面对困局,多瑞医药提出两大战略方向:一是加速中间体及多肽原料药项目的商业化,二是推进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的衍生品研发(如复方制剂)。
据了解,四川多瑞药业的多肽原料药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250公斤产能,并与前沿生物签订5年2.82亿元的艾可宁原料药采购协议,但协议“上封顶、下不保底”的条款难以提供确定性保障。
短期而言,公司能否在2025年实现“中间体及多肽原料药贡献新增长点”的目标,将取决于收购资产的整合效率及新产品管线落地速度。而中长期来看,多肽药物市场虽因GLP-1类减肥药热潮前景广阔,但国内企业如诺泰生物、翰宇药业已抢占先机,多瑞医药亟待在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上展现差异化竞争力。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