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解码江夏“科创湖区”新想象,有望成为中部地区“青浦样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3:30:00
4月11日,一场汇聚全国300余位民营企业家的思想盛宴在武汉江夏上演。在“民营企业汇 翘楚江夏行”活动现场,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以一场主旨演讲聚焦“新江夏的破局之道”。他为江夏打开了“科创湖区”新想象,更抛出对标上海青浦区的战略构想,引发政商学界热烈回响。

战略专家王志纲(右三)用一整天时间深入江夏调研。图/通讯员提供
在登台演讲前,王志纲已用一整天时间深入江夏肌理:从金口千年古镇的文脉探寻,到楚能新能源智能化车间见证“光储端氢”产业链崛起;从海康威视智慧物联基地触摸数字经济的脉搏,到武汉纺织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感受“一粒纤维改变世界”的科创力量。这场沉浸式调研,成为其战略研判的重要注脚。

王志纲作主旨演讲。图/江夏融媒
【1】四大关键词勾勒“新江夏图景”
“新质生产力要素在这里形成独特的化学反应!”王志纲用四个关键词定义江夏优势:新质生产力要素聚合场、大学人才红利、科创湖区理想样本、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近年来,江夏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完善“331X”产业体系,加速壮大以“车、光、康”为代表的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创新竞逐“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三大新兴赛道,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王志纲认为,江夏聚焦光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雨林”,实验室里的论文正在变成生产线上的专利。这些都足以证明江夏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要素的聚合场。
此外,江夏紧邻7所“双一流”名校,坐拥24所高校、33万名大学生,有亚洲最大P4实验室等12个“国字号”创新平台,是全省科技资源最富集、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王志纲认为,这是江夏的人才红利,也是区域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现场,王志纲点赞江夏汤逊湖、梁子湖的生态本底与环湖科创走廊交织的布局。他表示,这里不仅是科创湖区的理想样本,也是产城融合的新范式。
据了解,2024年江夏区GDP完成1327.4亿元,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创新百强、工业百强、投资竞争力百强等6个“百强赛道”上持续进位,已成为企业家的创新高地、创业福地、创造宝地。汇聚了上汽通用、国药中生等龙头企业,引育了海康威视、金盘科技等领军企业,落地了“杭州七龙珠”之称的灵伴科技等创新企业,多点支撑、多极崛起的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13年前我第一次来江夏,而现在这里已经有了深刻变化,除了交通设施、环境的变化,我还看到了许多新兴企业。”王志纲称,从上汽通用、国药中生等巨头落子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涌现,企业用脚投票印证了营商环境的蝶变,江夏已构建起近悦远来的强磁场。他谈到本次活动参观的楚能新能源,就是江夏转型成功的典型企业。“企业负责人曾直白地告诉我,选择江夏的理由就是服务好、效率高,这就是营商的软环境。”他说。
【2】对标上海青浦,江夏有望打造成“中部青浦”
“一部楚天史、半部在江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夏与上海青浦有类似之处,可对标青浦的发展模式。”在探讨江夏区未来发展时,王志纲对照上海青浦区的发展谈到,一个城区若要实现蓬勃发展,“生活、生意、生命”三者的深度融合必不可少。他指出,青浦凭借长三角地理中心、华为研发中心集聚效应、总部经济生态三大支点跃升为战略要地,而江夏兼具武汉新城与光谷科创大走廊叠加优势,更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战略资源,在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和生态禀赋等方面具备对标青浦区的潜力。他表示,江夏在“三生融合”理念和产城协同路径上已有初步探索,未来若能结合武汉都市圈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江夏区有望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青浦样本”。
演讲结束后,来自江苏的瑞纳芯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隋浩然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王志纲老师点破了江夏的战略优势,这里正是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佳试验场。他介绍,其公司主要产品是一款应用于光电子行业的新型材料,正面临扩大产能的需求。医学专业毕业的他曾经从武汉创业起家,十多年后又开辟了新材料这一方向,现在了解到江夏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环境与他们的市场方向正好契合,再加上高校人才的资源支撑,他有意向回武汉设立分公司,在江夏实现产能落地。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叠加的宏观格局下,江夏此番借智升级,不仅关乎一域发展,更隐现着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突围的新逻辑——跳出传统产业梯度转移思维,以生态价值转化、科创要素聚合、战略区位重构实现“换道超车”。当“大学之城”遇见“战略家思维”,这场发生在春天的思想碰撞,或许正在孕育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通讯员 夏宣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