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碰硬破顽疾,系统施治固根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7:21:00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生命线",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当前,全党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风整改的实际成效,不仅直接关乎政治生态的净化程度,更深刻影响着发展动能的释放潜力。在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唯有以"动真碰硬"的决心破题、以"系统施治"的智慧解题、以"长效固本"的机制答题,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引擎"。
动真碰硬:以"锐利手术刀"切除作风顽疾。作风整改若想避免"雨过地皮湿",必须用好"动真碰硬"这把"锐利手术刀"。当前,部分单位在作风自查中仍存在"三怕"心态:怕揭短亮丑影响单位形象,怕深挖根源牵出历史遗留问题,怕动真碰硬触动利益群体。这种"护短遮丑"的心态,导致问题清单沦为"空头支票"——用共性问题掩盖个性问题、以工作业务问题遮蔽作风顽疾、靠重复填报老问题应付检查。
真正的作风体检需要"三度":在深度上,要穿透"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表象,直击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等思想根源;在精度上,要区分"四风"问题的显性特征与隐性变异,例如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细化为工作群组泛滥、政务APP考核捆绑等具体情形;在力度上,领导干部要带头打破"上下一般粗"的整改模式,通过谈心谈话、基层调研、信访反映等途径,建立"问题-责任-时限"清单。
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既需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政治觉悟,更需要"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的行动决心。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问题,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推进整改,才能实现从"被动改"到"主动治"的转变,让作风建设真正触及灵魂、见到实效。
系统施治:以"立体作战图"破解治理难题。作风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若仅从单一维度整改,往往会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被动局面。系统施治要求树立"大治理"理念,将作风整改与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等深度融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一方面,要强化"标本兼治"的治理思维。既解决"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又防止"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落差,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压实"一把手"责任,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另一方面,要打破"就作风抓作风"的思维定式,将作风整改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动发展有机结合,从源头减少作风问题滋生的土壤。例如,针对"中梗阻"问题,可通过建立三级联动机制,解决跨部门、跨层级的作风顽疾;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通过建立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从源头减少无效文件。
系统施治的关键在于"协同发力",通过政策协同、资源协同、行动协同,形成作风整改的"组合拳",真正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提升"的转变。
长效固本:以"制度创新+技术赋能"构建治理生态。作风整改不能止步于"问题清零",更要追求"生态优化"。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三管齐下":在制度层面,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从制度根源破解"责任甩锅""督查过频"等难题;在技术层面,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智慧监督"体系;在文化层面,培育"清正廉洁、实干担当"的政治文化。
制度创新是基础,通过建立作风建设负面清单、配套三级处理机制,让作风问题有据可查、有规可依;技术赋能是支撑,通过搭建作风监督云平台,整合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数据,实现从人工监督到智能监督的转变;文化培育是根本,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先进典型宣讲、廉政微电影展播等活动,营造"崇廉尚实"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