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脑患夹击六旬老人,亚总专家一台手术解决两大隐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2:00:00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郭姗姗
六旬老人胸口闷疼,拖了几个月才发现心血管严重堵塞,同时又意外查出脑内还藏有一颗动脉瘤,可谓危机四伏。武汉亚心总医院专家团队6小时接力手术,先“拆弹”,再给心血管搭“新路”,先后解决两大隐患。4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医院获悉,患者已康复出院。

亚总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团队接力手术

亚总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团队接力手术
心血管严重堵塞,脑部又暗藏“炸弹”
宋爹爹(化姓)今年69岁,身体一直不错,也很少生病。2024年底,老人在老家干活时突然觉得胸口闷疼,像被哽住了一样难受,就这样忍了几个月,胸闷、梗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浑身还不得劲。今年3月中旬,宋爹爹在咸宁当地的医院就诊,被查出严重冠心病,医生建议尽快转往上级医院治疗。
3月底,老人来到亚总心血管内外科就诊。考虑到“心脑血管不分家”,接诊医生柳佳丽建议老人进行冠脉造影、头颈CTA(CT血管造影术)检查。果然,结果显示心血管“主干道”都有不同程度的严重堵塞,其中回旋支堵塞90%,前降支全部闭塞,另外医生还揪出脑血管中藏有一颗动脉瘤,有花生米大小。
心脏危机四伏,脑部又藏“炸弹”,听到这一结果,宋爹爹忧心忡忡。追问饮食习惯发现,老人平时爱吃肉,尤其对五花肉情有独钟。该院心血管内外科副主任医师段立边分析,老人的冠心病很可能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但好在发现及时,可尽早应对。

老人颅内的动脉瘤
专家团队接力,一台手术解决心脑问题
老人属于广泛、弥漫、复杂的冠脉三支病变,容易导致广泛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手术迫在眉睫。该院心血管内外科当即启动MDT多学科会诊,联合神经内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团队,共同制定诊疗方案。
为了确保冠脉长期通畅,搭桥手术更为适合。但脑部影像显示,前交通动脉处挂着一颗1厘米的动脉瘤,形状不规则,破裂的风险极高。
该院神经内外科主任欧阳和平解释,若先做心脏搭桥手术,会用到抗凝药物,再加上术中血压波动等因素,都会增加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若先做脑部手术,患者在全麻下心脏停跳的可能较大,还会给后续的心脏手术带来诸多风险。
面对两难,专家团队反复权衡,最终选择“心脑同治”模式下的同台手术:先夹闭动脉瘤,消除破裂风险,再为多支堵塞的心血管“搭新路”。
手术台上,欧阳和平团队从患者右眉弓锁孔处开了个长约3厘米的骨窗,进行荧光造影后夹闭瘤颈,周围血管充盈良好、血流速度正常。不到1小时,“头部炸弹”被拆除。
随后,心血管内外科副主任医师段立团队“接棒”,取患者的乳内动脉、桡动脉,为患者的冠脉建“新路”,恢复心肌血供。4小时后,心脏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老人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不到一周便转回普通病房。
延伸阅读——
“心脑同治”新理念让更多患者受益
两台手术同台完成,难度和意义是1+1>2。
欧阳和平教授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理,往往同时发生,“就像一栋老房子,一个房间的电路出了问题,其他房间的也在所难免。”
有数据显示,因心绞痛、心梗、冠心病、冠脉综合征等疾病在心内科首诊的患者,有36.7%合并有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而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38.3%合并有心脏问题,很多患者往往出了意外事件才知道自己还隐藏有其他隐患。
“团队联合作战,从心脑同查,到心脑同诊、同治,为患者提供诊疗最优解。”欧阳和平表示,医院自2023年起推行“心脑同治”诊疗模式,第一时间开启MDT多学科诊疗,为患者诊疗“做减法”,一台手术解决问题,减少麻醉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医生提醒,市民要从日常生活做起,饮食少油、少盐、控糖,增加膳食纤维、鱼油和豆制品,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少熬夜、戒烟戒酒。“三高”患者要注意病情的控制,45岁以上高风险人群至少每年体检一次。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