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革新:疏通经济“毛细血管” 重塑城乡双向循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4 10:52:00
在乡村振兴与扩大内需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正以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为引擎,加速城乡经济循环体系重构。2024年启动的首批20个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通过中央财政定向支持,推动城乡物流智慧化升级,安徽合肥建成“空中+地面”立体配送网络,实现生鲜“分钟级”送达;湖北武汉引入全自动分拣系统,将快递处理效率提升60倍。2025年政策持续加码,智慧物流设施、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获重点扶持,宁夏“数字供销”平台年销特色农产品金额达94亿元;河南宝丰创新“三统三定”模式,带动8亿元农副产品电商销售。这场以政策破冰、技术赋能、业态创新为核心的流通革命,正通过冷链物流网络、数字化供应链和即时零售生态,重塑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双向通道,为城乡要素流动与消费扩容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破冰:
试点先行构筑流通网络新枢纽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扩大内需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正以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为枢纽,打通城乡经济循环的“任督二脉”。自去年4月商务部与财政部启动首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以来,合肥、武汉、杭州等20个城市获中央财政定向支持(省会城市单个补助3亿元),重点推进城乡物流融合、智慧化改造及新业态培育。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今年4月财政部与商务部再次启动试点申报,明确将智慧物流设施、品牌连锁、直播电商等纳入重点支持方向,推动城乡商贸设施数字化改造与虚拟消费场景创新,加速激活下沉市场潜力。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物流示范城市,合肥率先构建“空中+地面”立体配送网络,开通无人机外卖、无人机物流配送等7大类30余条航线,打造“分钟级”生鲜配送圈,末端配送效率提升40%。当地设立最高20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双提升”与客货邮融合发展“双示范”,有效破解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瓶颈。
中国科学院大学吴德胜教授指出,高效流通网络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完善县乡村物流节点,推动智能终端、品牌商品下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二是依托冷链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培育食品产业集群,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升级;三是构建“产地直连消费端”短链模式,以智慧物流枢纽强化国内大循环支撑。
技术赋能:
智慧物流重构产业链价值链条
邮政盛辉邮件处理中心引入全自动分拣系统,单件快递处理时间压缩至1分钟,同城“当日达”覆盖率达98%;杭州试点智能无人仓,通过AI算法优化仓配路径,生鲜配送时效进入“次日达”甚至“小时级”。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 数字化供应链正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四川彭州依托“标果工厂”数字化平台,整合2000余款水果品类,通过智能排线系统实现450公里内“D+1”次日达,终端零售商进货成本降低15%、物流效率提升30%,农户收入显著增长。
宁夏通过“数字供销”平台联动156个网点,整合仓储、物流与交易链条,2024年实现枸杞、滩羊等特色农产品销售94亿元。近日印发的《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通过完善供销云仓体系、健全供销配送网络、培育农产品流通新业态等9项攻坚行动,力争到2027年全系统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实现农产品销售110亿元。
近年来,江西寻乌通过智能产地仓对脐橙分级销售,市场溢价提升40%,改变传统统货收购的被动局面;河北廊坊近日发布《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十条措施》,通过降低物流企业要素、运营和制度“三个成本”,推动农产品冷链设施升级,支持总部经济集聚、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多式联运发展等举措,增强对京津市场的辐射力。
业态创新:
下沉市场迸发消费新活力
即时零售与直播电商成为城乡消费“双引擎”。河北南和区依托“产业集群+物流枢纽”模式,润沃智慧物流产业园投用后,本地商家发货时间缩短半天,物流成本降低20%,2024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64.84%,宠物食品、健康食品等特色产业实现规模跃升。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通过“云仓+直播+供应链”模式,培育1300个电商店铺、200余个直播账号,年综合产值达3.56亿元,带动就业5800余人,形成“党建红链”引领的产业生态。
记者日前在河南宝丰的客货邮一体化共配运输中心看到,该中心的乡村振兴农产品超市直播间里,主播正在介绍产自宝丰的花椒、白玉木耳和大球盖菇等产品。当地创新站点“三统三定”配送模式(统一采购、储存、配送,定时、定点、定线),整合全县275个电商服务站与38个物流站资源,实现了传统商贸与农村电商深度融合,促进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畅通。“我们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贸体系,利用万购云仓、西商冷链配送基地、祥鼎和集采统配中心等平台,每年可带动农副产品电商化销售预计可达8亿元。”宝丰县政府副县长王克平说。
随着国家物流枢纽增至95个、41个骨干冷链基地投用,我国物流“骨骼网络”日趋完善。政策下一步将深化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与家电以旧换新,推动城乡消费全面升级。“这种‘政策+技术+产业’的模式,不仅能降低流通成本,更能打通城乡市场,形成‘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消费资源引进来’的双轮驱动。”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文若鹏强调,数字化整合分散渠道、加速品牌化进程,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商贸物流体系的革新,不仅是技术迭代与设施升级,更是城乡资源再平衡的关键抓手。当宁夏滩羊通过冷链物流网络48小时抵达长三角餐桌,当四川大蒜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田头到货架”全程溯源,这场流通革命正悄然重塑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从“田间智能仓”到“城市空中走廊”,从“分钟级配送”到“万亿级市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不仅让“田间美味”变身“品牌商品”,更让县域市场崛起为“消费蓝海”,为城乡共富开辟新空间。
(林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