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越山海的对话:古希腊代达罗斯迷宫“重现”故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1:52:00    

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躯干大理石雕像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发现于克里特岛圣尼古拉奥斯。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4月14日讯(记者 苏向东)纪念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系列重磅展览——“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此次展览为中国首个“米诺斯文化”专题特展。距今3500多年的“公牛头形绿泥石来通杯”、令人惊叹的公元 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躯干大理石雕像”,以及“写有线形文字 B的叶形泥板”等172件(套)珍贵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首次集体亮相。特展分设“神话”“迷宫”“青铜”“巧匠”“雕像”“远航”六个单元,系统呈现米诺斯文化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100~前2300年)故宫博物院藏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彩陶线条纹双系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约公元前3000~前2200年)故宫博物院藏展品上方为对应的同时期古希腊文物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包括青铜器在内的13件重要文物,则以“彩蛋”形式在展览尾声部分展出,作为青铜时代东方文明的回响,与古希腊文明代表的西方文明进行跨时空的平等对话。

展现中希交流新成果

开启文明对话新篇章

中国与希腊同为文明古国,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希腊文博机构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实践。

在今天举行的展览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博物院与希腊文化部已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未来将在展览展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数字传播等领域深化协作。他期待以本次展览为契机,在古希腊的匠心智慧与紫禁城的营造哲学之间,在米诺斯人的航海精神与郑和下西洋的开拓气魄之间,构建起更具深度的文明对话机制,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

希腊文化部部长莉娜·门佐尼认为,作为世界文明的两大支柱,希中两国对双方古老传统的相互尊重与深切认同,使得此次文化对话意义非凡:通过展现这些经典且闻名世界的文物,激发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通过文化的力量拉近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策展人与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策展人基于友好平等合作,运用新博物馆学策展理念共同创造的馆际交流成果,开启了故宫博物院策划引进海外展览的新范式。

代达罗斯迷宫“重现”神武门

探秘古希腊文明重要源头“米诺斯文化”

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故乡。他化身银蹄踏浪的白牛,引诱腓尼基公主欧罗巴至此,生下米诺斯、拉达曼提斯和萨尔珀冬。这片土地便随之有了代达罗斯修造迷宫,米诺牛食人嗜血,忒修斯杀牛除害的动人传说。

“以神话入题,再以考古叙事,从考古的角度揭秘神话与现实的关联,这是策展人希望带给观众的全新体验。”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展览部薄海昆告诉记者,展览主题“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匠艺与创造精神的重要人物,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绝世巧匠鲁班,其建造迷宫、发明蜡翼的故事广为流传。特展将神话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结合,生动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源头——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米诺斯文化。

米诺斯文化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以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高度发达的海洋贸易体系、独特的文字系统闻名于世。

此次展览在神武门展厅“重现”著名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观众将沿着“代达罗斯”的足迹,从传奇的神话故事,走进真实的考古世界,全方位感受米诺斯建筑、壁画、文字、青铜、彩陶、金饰、石器、印章及雕像艺术之美。

诸神雕像是古希腊神话的核心主题,也是最令人心动的艺术珍品。此次展出的阿芙洛狄忒躯干大理石雕像,尽管头部和肢体已经残缺,但通过身体姿态可知表现的是准备入浴的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是掌管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也是美丽与美德的象征,在罗马时代也受到崇拜。这种小雕像常在富裕家庭中供奉,常作为嫁妆赠送给年轻女子,保佑并陪伴她们开启人生新篇章。

公牛头形绿泥石来通杯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45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扎克罗斯的“神庙宝藏”。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牛在米诺斯文明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也是最常见的祭品。

一层展厅C位的“公牛头形绿泥石来通杯”,制作工艺复杂精湛。这是古希腊常见的祭祀酒器,外形酷似牛头,后脑左耳处是灌酒入口,从嘴巴流出。这是克里特统治者的外交礼物。在埃及法老的壁画上朝贡者手中捧着的就是这种酒器。

“跳公牛”壁画(印刷品)王宫时代末期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跳公牛”壁画是国宝级珍品,描绘了米诺斯时期的克里特岛,青少年成人仪式中“跳公牛”的惊险瞬间——一头怒气冲冲的公牛,四蹄腾空作。牛头前的青年牢牢抓住牛角,另一名青年男子杂技般地从牛背上翻腾而过。画面生动传神,色彩斑斓,极具装饰效果。

图为写有线形文字 B的叶形泥板公元前1375年至公元前130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王宫。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写有线形文字 B的叶形泥板,发现于公元前 1375年至公元前1300年的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王宫。这块线形文字 B泥板上的文字可能记录的是向代达罗斯神庙或圣地运送物品之事。当线形文字在克里特岛流行的时候,遥远东方的中国也在使用一种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记录自己的伟大历史。

展厅结尾特别增设“海月同辉”篇章,展出故宫博物院藏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13件重要文物,同台展示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性与共通性。

特展由希腊文化部、希腊文物及文化遗产总局、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展览期间将同步推出系列学术讲座与教育活动。(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