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等关税”逆流 中国企业出海逻辑在改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1:23:00    

关税,是近日跨境出海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

据新华社,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了最新的关税政策,根据新政,美国将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

这一政策加剧了跨境卖家的成本压力,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市场策略与风险分散路径。

“目前来看,全行业未来都会有涨价的需求。”巨星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公布后,我们的反应是第二天就开始涨价,预计很快能看到全行业涨价的行为发生。”

上市公司密集发声,普遍强调“影响有限”,背后折射出差异化的应对逻辑——或收缩战线聚焦新兴市场,或加速供应链调整,或通过品牌溢价消化成本。

利润微薄的制造业工厂面临更大挑战,东南亚这个曾经的“避风港”同样被纳入高关税范围,出海建厂的长期可行性面临考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供应链优势仍长期存在,海外的刚性需求与中国成熟产业链结合,短期阵痛未必会转化为长期衰退。当行业从“低成本依赖”转向“价值竞争”,这场危机或许正孕育着中国出海企业真正的全球化升级。

图片来源:新华社

风云突变

不管是直邮模式,还是海外仓模式,对于卖家来说成本都是显著增加的。

多家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密集回应,表示对业务影响有限。

“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涨,涨价几乎是确定的一步。但价格上涨也意味着中国供应链的低价优势被削弱,可能导致美国市场出现波动和反弹,商家可能面临订单量的减少。

吉宏股份(002803.SZ)回复投资者称,公司跨境社交电商业务主要销售区域为东南亚、东北亚和中东地区,以亚洲为主,美国区域的销售收入仅1.2亿元人民币,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55.29亿元的比例为2.17%,占比很小;包装已无美国业务。美国关税对公司无任何影响。

致欧科技(301376.SZ)回复投资者称,欧洲营收约占公司营收的60%,美国营收约占公司营收的30%。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公司将继续夯实欧洲大本营地位,加快现有新品的上新速度并拓展高货值类的全新品类,资源聚焦提升扩张增速,逐步往德国线下渠道渗透。

公司将以整体涨价应对短期内成本冲击,并以东南亚和中国构建双供应中心,灵活应对未来变局;同时,公司将布局开拓新兴市场,带来新的业务增量。

小商品城(600415.SH)在互动平台表示,基于义乌市场出口结构多元化、供应链韧性突出等特点,结合当前经营数据,公司认为此次关税政策调整对整体业务无实质性影响,对义乌出口影响有限。具体来说,义乌市场商品品类丰富且刚需属性显著;贸易伙伴日趋多元;义乌市场对美出口影响有限,加征关税后仍具有价格优势。

安克创新(300866.SZ)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公司认为“短期承压不改长期价值”。关税及政策调整将对行业利润产生阶段性挤压,但安克创新通过合规性、供应链管理及产品创新、品牌势能构建的“战略缓冲垫”,使得公司具备更强的经营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安克创新表示,公司紧急应对,已成立跨部门项目组,持续跟进政策与市场动向、联动前后端制定对策。同时,除CN+1供应链策略外,公司也在持续推进CN+2供应链策略(指通过在其他国家建立或扩展生产和供应链设施)。

巨星科技(002444.SZ)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巨星科技目前美国市场收入占整体收入的65%左右,根据上一轮加征关税的历史来看,这一轮加征关税预计将对美国带来终端价格的上升,以及销量的下降,整体的市场规模可能并不会受明显影响。

制造业挑战

加征关税对所有出口美国的企业来说都是共同的挑战,尤其是工厂卖家的处境更为严峻。

“中国工厂的利润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能达到30%至40%。实际上,利润空间相当透明,一般维持在5%至10%。对于技术含量较高、进入门槛较高的工厂,利润或许能达到15%至20%,这已属较高水平。”宁波凌凌七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幸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此轮关税宣布之前,就有外贸工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客户发来邮件表示不会单独承担增加的成本,要么双方协商,要么终止合作。

外贸工厂的业务情况与头部客户的订单息息相关,某个大客户的订单没能做成,工厂的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其有限的利润空间难以做出让渡,即使双边承担一半的关税,也有可能是工厂全部的利润。

也有走跨境电商渠道直面消费者的工厂企业,虽然免去了与客户谈判,但关税提升的代价是价格竞争力的降低、利润空间的压缩。

困境之下,出海建厂是此前很多工厂看中的“出路”。面对美国可能对华加征的高关税,不少工厂企业选择将供应链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

在新关税政策落地之前,已有工厂在东南亚等市场进行了走访踩点,考虑建厂的可能性。“对于制造业来讲,除了海外建厂,我们没有更好的方法。”浙江某汽配工厂负责人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然而,东南亚也未在此轮风波中幸免,热门建厂地如印尼、泰国、越南均被征收超过30%的对等关税。

“去越南等地建厂的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尤其是去年过去的。”有出海企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没有所谓低成本的国家了。”

上市公司巨星科技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基于现有的贸易对等,去哪里都可能会碰到关税。”站在全球产能的角度考虑,目前东南亚仍然是整体成本比较低的地区,而中国的制造成本反而比之前更有优势。

在眼下政策不定、变动频繁的外部环境下,业内普遍感叹,出海建厂需要更慎重的考量如何合法规避美国限制。

“厂房的折旧年限得有20年,设备的折旧年限有10年。因此,企业至少需要制定8到10年的长期规划。”有工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决定。

应变之策

毫无疑问,中国出海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全球化布局。

市场多元化成为出海企业的必然选择。“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得知,不少卖家均表示,目前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于政策环境的多变性,卖家们逐渐认识到,过度依赖某一市场将潜藏巨大的风险。”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上海胤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宋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公司业务里美国市场占三成左右,其余面向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我们会把本来应该投到北美上面的人、货盘、资金等全部用来投到其他市场,比如欧洲、俄罗斯等。”

安克创新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北美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公司目前在大力开拓欧洲、东南亚、澳洲、拉美等非美市场,中国也会是公司持续投入的市场之一。

而美国作为众多出海企业的主要市场,从供需两端的基本面来看,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eBay大中华区销售与品类管理总经理庞涛向记者表示,在需求端,美国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且很大一部分是刚性需求;在供应端,中国制造仍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即便存在风险,生意的增长仍是主要趋势。

以汽配产业为例,中国有完整的汽配产业链,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在美国市场极具竞争力,且是刚需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最终会以涨价应对。

“不从跨境电商渠道来买,那就要从当地进口商或者零售商那里买,而他们也很大可能是从中国进口的。”宋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些制造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

在商业模式上,出海企业则需要从单纯的“低价出口”转向“品牌化”的高附加值策略。品牌溢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税务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此外,品牌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即便产品价格有所上调,消费者仍会继续选择该品牌。

有品牌企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更关注的是如何升级产品,提供更优质的功能和服务,产品的价格高于关税增长的幅度,即便如此,销量依然保持增长。

安克创新也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将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和品牌,强化产品创新力,增强与消费者的链接,提高品牌议价权,保障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优势地位。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短期内是挑战,长期来看则有望促进整个行业的重新整合与升级,进一步激发商家侧的创新与合作。

“过去很多企业把它认为跨境电商是一个充分竞争、低门槛准入的一个市场。”庞涛向记者表示,“未来它的门槛会抬高,带来一些变化和转型,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讲是一个机遇。”

他认为,行业门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促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进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