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在最热烈的光阴里,寻找一片绿荫与凉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4:22:00

大暑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当太阳高悬
大暑到来
预示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来临
稻谷在骄阳下蓬勃生长
池塘中的荷花与碧叶相映成趣
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清凉
真心建议到爽爽贵阳避暑~

在中国传统的农历体系中,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标志,而大暑恰恰是反映夏季高温的一个关键节点。大暑,指炎热之极。 在古代,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节气,大暑标志着太阳到达黄经120°。这个时期,气温最高,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人们避暑养生的关键时期。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见萤火虫从腐草中飞起,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化生,好似一群精灵翩翩起舞,恍若仙境。
二候土润溽暑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大暑的湿热正好润泽土地,土壤喝饱了水,使得作物疯长。
三候大雨时行

这个时节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得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虽猝不及防,但却能给人们带来沁凉。
大暑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经历高温酷热的天气,同时这也是雷暴、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被称为“湿热交蒸”,即高温伴随着高湿度。
大暑·习俗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喝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10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

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

大暑节气,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古时,许多百姓会在大暑这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暑·养生
适宜“慢”运动
由于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人体感觉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热,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

“情绪中暑”切勿忽视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会带来身体的不适,心理和情绪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大暑·诗词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愿你历经一番苦热后
“暑”尽甘来
迎接硕果累累的秋日!

知知贵阳综合 海报/丁程诚
编辑/谢茜 责编/陈萌 审核/曾昕 终审/曹钦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