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差异化突围到信任崩塌,千禾味业还能翻身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0:46:00    

文|蛇眼财经v

中国调味品市场,有人尽享高光,有人却深陷泥沼。

喜的是,海天味业在港股上市,成为港股“中国调味品第一股”,也是调味行业首家“A+H”股上市企业。开盘报37.5港元/股,较发行价36.3港元/股涨3.3%,总市值超过2100亿港元。

愁的是,千禾某款“零添加”酱油检出微量镉,虽在合规范围内但引爆信任危机。由于千禾”零添加“酱油检出微量镉与”千禾0商标形成认知冲突,导致其股价在短短几日内暴跌9%,多地超市纷纷紧急下架相关产品。

更严峻的是,千禾味业此次危机,不仅暴露了产品质量问题,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零添加”产品大爆雷

作为“零添加”酱油的开创者,千禾味业成也“零添加”败也“零添加”。“零添加”产品暴雷后,千禾瞬间被推上舆论的风暴眼,尽管其一再强调产品不存在违反零添加的生产要求,但消费者似乎对并不买单,一系列连锁反应更是压得千禾喘不过气来。

一是,产品更卖不动了,严重滞销导致大量货物积压在仓库,资金周转不畅,企业运营面临巨大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千禾味业存货规模由2023年末的7.49亿元升至8.93亿元,上涨19.2%;存货周转天数则从120天增至153天;2025年第一季度,存货为8.8亿元,同比增加26.07%,存货周转天数增长至157.1天。

二是,整体营收持续下滑,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经营压力日益凸显,只能通过控制成本来提升盈利。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千禾味业实现营业收入8.31亿元,同比下降7.15%,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同比下滑;净利润同比增长3.67%至1.61亿元,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大幅削减成本的基础上,并非来自市场的良性反馈。

此外,千禾味业营业成本5.08亿元,同比减少了11.40%;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均出现下滑,分别减少2.11%、7.31%、20.39%。

三是,千禾味业股价暴跌、市值蒸发,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的丧失,也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这几年,千禾味业股价和总市值波动不断,整体呈现下跌趋势。截至7月10日,千禾味业开盘11.6元/股,最新总市值119.63亿元。对比2023年5月高点25.63元,千禾味业股价已腰斩,市值缩水超220亿元。

总之,千禾味业“零添加”产品的爆雷,是一次对企业自身的沉重打击,也是整个调味品行业的一次警示。

红海突围者“变”困局深陷者

众所周知,2008年,千禾味业以“零添加”概念在酱油红海中撕开一道口子,凭借健康标签迅速抢占中高端市场。

彼时,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零添加”“有机”等概念迅速成为调味品市场的热点。千禾味业凭借对“零添加”概念的精准营销和差异化定位,取得了巨大成功,业绩实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1.6%,充分彰显了“零添加”策略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曾经凭借“零添加”概念构筑的护城河,如今已逐渐崩塌,难以为继。

一方面,海天味业、加加食品、李锦记等行业巨头纷纷布局同类产品,导致市场分流,叠加消费需求转弱,“零添加”酱油品类增速明显放缓,千禾味业的市场优势正面临严峻挑战。

当“零添加”从差异化标签沦为行业标配,千禾味业在这场激烈竞争中,既要应对传统巨头的强势反击,又要抵御新兴品牌的不断冲击。可以说,这些巨头玩家的入场,撕碎了千禾赖以生存的差异化优势。

以海天味业为例,2022年“食品添加剂双标”事件后,其迅速调整战略,积极布局“零添加”市场,加快产品下沉至三线及以下城市。数据显示,2024年海天“零添加”系列销量同比增长超60%,有机酱油在高端商超复购率突破80%。

另一方面,千禾味业过度依赖营销概念,却忽视产品本质,使其在面对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质疑时毫无招架之力。

对消费者来说,“零添加”曾是千禾味业最核心的品牌烙印,产品包装上醒目的“0添加”标识,让这个概念被精准植入用户心智。所以当“微量镉检出”的检测报告摆上桌面,消费者觉得被“背刺”了,对品牌的信任瞬间崩塌。

最直接的体现是,2025年第一季度,千禾味业线下、线上渠道均承压。报告期内,公司线下收入6.91亿元,同比下滑5.88%,占总营收的83%;线上收入1.26亿元,同比下滑12.26%,占总营收的15%。

对于千禾味业来说,酱油品类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其面临的不是简单的产品安全事件,而是存量市场的生死战。更关键的是,此次风波的影响并不仅限于酱油业务,公司旗下的食醋、料酒及复合调味料等其他品类也可能受到波及,整体经营面临更大挑战。

未来如若没能及时重塑消费者信心,这个曾风光无限的酱油新贵,或将永远定格在2023年的高光时刻。

信任崩塌容易重建难

调味江湖,暗流涌动。这场席卷全行业的添加剂信任危机,将昔日巨头推上风口浪尖,更让以“零添加”立身的千禾味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噬。其要想走出困境,重建消费者信任是关键,不过信任崩塌容易重建难。

一方面,随着“零添加”概念的优势逐渐减弱,甚至面临负面舆论的风险,千禾味业亟需在产品创新上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市场空间,重塑竞争优势。

调味品赛道已沦为红海,千禾若想突围,必须跳出“无添加”的语义陷阱,在健康与功能领域开疆拓土。比如:针对健身、控糖、银发等细分人群研发功能型调味品;扩大有机认证产品产能,优化成本……

另一方面,在品质管控、透明沟通与品牌价值观塑造上持续发力,主动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公开生产过程和检测标准,以实际行动消除公众疑虑。

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受损,恢复起来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因此,千禾味业需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管控、优化供应链管理、严格把控原料安全与纯净度,从源头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逐步重塑品牌信誉。

更重要的是,将“高品质健康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酿造”的口号化为行动。通过24小时生产线直播、定期消费者开放日、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即时公示,让“透明”成为品牌新基因。危机发生时,主动披露、快速响应、诚恳担责,只有最大的开放度才能对冲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马拉松,唯有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才能让消费者重新相信:手中那瓶千禾酱油,代表的不仅是一餐美味,更是一份可托付的安心。重塑信任之路无捷径,唯敬畏与诚意不可辜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