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每日推荐(5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08:44:00
青年新型消费模式解码与兴趣圈层优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胡晓鹏
当前,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促进力量和消费扩张力量,其消费行为因数字技术与数字场景支撑而呈现出新特征,通过初期兴趣社群促成更加稳定、规模更大的兴趣圈层,不断重构传统消费模式,推动形成更多消费热点。但兴趣圈层在激发青年消费活力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比如,容易导致一些青年价值观与消费行为异化、导致新型消费业态的监管滞后、导致资本逻辑与青年发展需求的内在紧张。
随着兴趣社群到兴趣圈层的转换,青年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探寻兴趣圈层对青年消费的驱动机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引导青年理性消费、促进消费行为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在兴趣圈层驱动下促进青年理性消费,需要优化兴趣圈层生态、完善青年消费机制,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框架。(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9期)
作者简介
胡晓鹏,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10余项,先后在各类期刊报纸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8部。
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看未来产业生态圈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 刘强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产业就是未来的新兴产业,推动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建设面向全球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当今中国新兴产业形态蓬勃发展,新能源技术和数字技术共同推动新一轮能源转型进程,我国新兴产业已超预期地实现推动产业高速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供应链和新的产业生态、根本性提升产业技术等发展目标,推动中国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应用创新,还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与需求之间的互动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的供应链优势;支持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建立社会化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全产业供应链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兴技术提供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建立基础材料工业;鼓励应用模式创新,以新场景创造新需求。(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刘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原主任。长期从事生态文明、能源安全理论、能源经济学等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世界能源安全的中国方案》《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等。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能源》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中央八项规定推进党的建设的机理、成效与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振
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并善于自我革命的党。所谓善于自我革命,指中国共产党能够遵循正确的路径、运用科学的方法达成自我革命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从中央做起,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自觉守规用规,坚持从严要求、言出必行,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抓细、抓长、抓常,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命的能力和治党智慧,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实施十余年来,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推动党的建设在政治、作风、组织、制度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效,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和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加强了党规党纪的严肃性,根本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政治上,锻造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充分彰显;作风上,营造干净担当的新气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组织上,强化党内团结的重要性,党内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制度上,保证党规党纪的严肃性,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根本扭转。(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张振,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出版《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研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著作5部,在《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人民论坛锐评 | “无堂食”咋看、咋办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而这些海量外卖约三成出自无堂食经营店,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无堂食”,即无堂食外卖。
无堂食外卖因经营方式灵活、餐品价格实惠、送餐效率高等优势,虽然成为一些消费者就餐方式的首选,但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有的无堂食外卖平台处于老旧居民楼和隐蔽小巷等卫生监管“盲区”,食材采购不新鲜、加工流程不规范、备餐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状况堪忧;有的为躲避监管,存在线上线下商家信息不匹配甚或造假等情况,消费者仅凭发布的图文评价,难以判断商家运营资质和餐饮卫生状况。
在政策加持和行业标准护航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创新深度,强化监管力度,频出“重拳”整治无堂食外卖隐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堂食外卖作为餐饮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是政策红利的实践体现和服务民生的创新突破。让“阳光”照进后厨,不仅是对消费者安全饮食的郑重承诺,还是餐饮市场规范化运行发展的跃迁升级。政府、商家和平台须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共护“食”安,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作者:李苏笛,选自人民论坛网)
人民论坛网评 | 让城市托举起人民幸福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员干部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应当始终心系人民,真抓实干、问计于民,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合乎民心、顺应民意、惠及民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何为人民城市?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民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领域的具体实践,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生动载体。黄浦滨江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推进城市更新,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首钢园区将群众期待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从“钢铁工厂”到“冬奥名片”的精彩蝶变……将民意、民智、民力融入到城市建设全过程中去,才有了这些变化。建设人民城市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入基层察实情、办实事,深入群众集民智、找方法,用实干担当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唯有与老百姓站在一边、干在一起,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落在实处,才能建群众的“好房子”、筑居民的“好社区”、创人民的“好生活”。(作者:王可馨,选自人民论坛网)
(2025年7月23日推荐,阅读全文可至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