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巾帼文明岗”遵义消防新闻宣传科:每一份记录都是对平安的守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5:36:00
在黔北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守护者”——他们未着战斗服,却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不持水枪,却用创意与智慧筑起安全“防线”。他们就是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的成员们。
今年6月,省妇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2024年度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贵州省巾帼文明岗名单,这支宣传团队被授予“贵州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时光荏苒,平安依旧。一直以来,他们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在消防宣传阵地上绽放出别样风采,默默守护着黔北大地。
宣传创新的实践者
清晨8点,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成员穆星芮已坐在电脑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作为一名编辑,她需要统筹多个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发布。
“这条家庭防火的提示需要再优化文字,那条火灾案例的解析应该配上更醒目的警示标语……”在她和伙伴的精心制作下,该宣传团队每天要产出3至5条关于消防安全的推送内容。
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共有10人,其中女性7名,平均年龄31岁。这支宣传团队凭借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五年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数字奇迹:累计发布1.5万余条新媒体作品,全平台粉丝突破百万大关。该团队独家制作的海报,用简洁直观的信息图示化解专业知识的传播壁垒;策划的系列短视频,让群众直观了解消防员的真实工作状态。
“线上”的宣传有了效果,如何调动“线下”群众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的成员们一路探索,一路实践。
“提升公众消防素质是我们的根本追求,因此在内容上我们注重时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据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负责人萧娟介绍,他们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每逢重大节日、季节更替或典型火灾发生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团体成员能迅速推出针对性宣传内容,做到及时提醒。

发放宣传资料。(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一边学习,一边还能获得奖品,这种宣传方式真好,不枯燥,安全知识也记得牢!”村民李大姐拿着围裙,喜笑颜开。
这是今年4月,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蓝焰黔行”红旗巡逻志愿服务队联合新蒲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新舟镇,开展“平安大走访·遵义消防乡村万里行”活动的一幕。
五年来,该支队推出蓝焰黔行“平安大走访·遵义消防乡村万里行”志愿品牌项目,组织8万余名消防志愿者,开展消防志愿活动1200余场次。
安全知识的传播者
“叮!”手机提示音响起,遵义市民杨先生习惯性地点开“遵义消防”抖音号。
一条关于电动车充电安全的短视频立即映入眼帘,短短几十秒,内容通俗易懂,观看后,他立即对自己的电动车充电线路进行了检查。
“你也看看,太实用了,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杨先生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对着妻子说道。
从微信到抖音,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的成员们用生动语言讲述着严肃的安全话题,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让消防安全知识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1.5万余条科普内容,百万粉丝关注——数字背后是无数推倒重来的夜晚,是创意与坚持的结晶。
“小朋友们,此时我们应该干什么……”在消防科普教育体验中心,来自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的讲解员张婉琪正带领孩子穿越模拟浓烟,在这里,知识化作可触摸的体验。
在该团队的努力下,遵义市消防科普教育体验中心被命名为“首批省级应急科普教育基地和法治教育基地”,每年接纳近万名群众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团队1名指战员获评全国优秀科普讲解员,2名指战员获评全省消防十佳科普讲解员。

开展消防培训。(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此外,他们还创新组织开展了“遵义消防百人讲师团”评星定级活动,吸纳培训60余名消防指战员成为消防宣传“讲师”,指导各地开展大宣传大演练大培训活动,五年来组织参与了10000多场线下消防培训和体验活动,让百万市民学习了解火灾常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救援一线的记录者
今年7月上旬,习水县受强降雨影响,导致多地遭遇洪涝灾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集结救援力量,奔赴受灾区域。
危急时刻,该支队新闻宣传科的成员们紧紧跟随,用镜头记录下消防员逆行的身影,用文字讲述着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和感人瞬间。这些鲜活的画面和报道,不仅让社会看到了消防员的不易,更推动消防安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这片土地的平安贡献了积极力量。
近年来,在他们的不懈奋斗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重点栏目先后报道近170次、《人民日报》先后报道5次、《中国应急管理报》头版先后3次刊发遵义市消防救援队伍抢险救援事迹。
每行文字,每张照片,每帧画面,都是她们对平安的守望;学习到消防安全知识的群众,则化身为行走的“安全教科书”,一起守护着脚下这片热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喻玉
编辑 曹吟秋
二审 张谌
三审 范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