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绿美颜值”与“富民产值”并行发展 郁南县赐步村探索乡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15:00
云浮郁南,初春的赐步村,村民在村道旁为新栽的黄花风铃木培上土。这样热火朝天的植绿场景,正是这一段时间郁南乡村的日常。今年以来,平台镇赐步村以“百千万工程”乡村绿化建设为契机,通过规划植绿、盘活闲地、乡亲助力、产业反哺四项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绿美颜值”与“富民产值”并行的振兴新路。目前全村累计种植各类苗木超1400棵,乡亲捐资捐物超2万元,12处“美丽庭院”如明珠般点缀村落。

郁南县平台镇赐步村一角
规划先行挂图作战 织就绿美锦绣图
在赐步村党群服务中心,“乡村绿化作战图”格外醒目。“作战图”对全村绿化布局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将植树造林任务细化到具体地块,责任落实到个人,时间明确到各个节点。镇村干部主动发挥带头作用,包片包区。通过“见缝插绿”行动,村道两侧建起生态绿道,在村道两侧、房前屋后、边角地等区域,大量种植桂花、黄花风铃、黄皮、芒果、荔枝等树种,打造“微景观”。如今,漫步村中,“一路一景、一院一韵”的绿美景观随处可见。同时,村里还建设了生态小公园和休闲绿道,让村民们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尽享绿色生态之美。村民都说从前堆杂物的空地,现在成了遛弯的好去处。

郁南县平台镇赐步村三角梅开放
“危旧房”变身“四小园”方寸地长出“致富果”
村内60余间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等,是“脏乱差”痛点。面对这些的整治难题,赐步村从创新中推进工作。他们没有简单地一拆了事,而是因地施策,采用了“清拆+改造”模式。改造清拆腾出的4000平方米空地,按“一地块一方案”蝶变成小菜园、小果园。村民在改造后的“四小园”里种植无核黄皮、芒果、荔枝等岭南特色经济果树,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昔日的残垣断壁处,如今飘来阵阵果香,蝶变为花香四溢的“打卡点”,无论是经济账还是社会账,村民怎么算都划算,幸福感显著提升。

绿意葱茏的小菜园
乡亲共建“美丽庭院”涓滴汇流成合力
在村里的议事厅里,返乡企业家与村干部商讨庭院改造方案,这种场景近年来并不鲜见。赐步村通过乡亲座谈会、捐资倡议书等形式,激活“智囊团”和“资源库”效能。乡亲们不仅捐赠价值2万元的苗木,还认领打造12处示范庭院。村里还以“一户一景”为示范,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村民们不但激发起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更自发开展绿化养护、卫生监督等工作。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为赐步村的治理注入了持续的活力。现在家家户户都比着院子的美化,连普通的家具、花基,都摆设得艺术味十足。


村中的美丽庭院
产业反哺绿美经济 生态变现鼓起钱袋
行走在赐步村的沙糖桔、无核黄皮、芒果、荔枝等种植基地,连片的果树与村里的生态美景相映成趣。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联动粤丰蔬果专业合作社,构建沙糖桔等经济苗木的绿美产业链。村民既可通过“以工代捐”参与绿化建设,又能发展林下养殖增收。算着增加的收入,村民心里乐开了花。这种“绿美经济”模式,让村集体年增收超15万元。
绿美乡村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赐步村党支部书记关桥新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发动更多群众参与植绿护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价值’,为绿美平台建设贡献赐步经验!”
文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张健珍 黄意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