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累计创建38个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58:00    

大众网记者 刘兆鑫 济宁报道

4月10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济宁市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大众网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济宁市城乡水务局累计创建38个省级美丽幸福河湖、65个市级美丽幸福河湖,河流总长度超547公里,湖泊面积超187平方公里。梁济运河城区段、洙赵新河嘉祥段、南四湖二级坝湖片建设为水利部淮河流域幸福河湖。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济宁市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发布济宁市第5号、第7号、第8号、第9号总河长令高位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印发《济宁市加强美丽示范河湖建设实施意见》《济宁市河湖管理重点工作》,明确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任务目标和创建工作主体,全力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以山东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坚持纲目并举,深入实施联网补网强链行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体系,打通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农村水系生态“最后一公里”。济宁市城乡水务局组织实施防洪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供水保障、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四大类工程项目355个,配套实施河道清淤、岸坡整治、道路修建、景观打造、文化载体等建设,促进河湖实现整体改善和提升。

全市522条河湖全部完成了管理范围划定,并进行了公布。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湖全部完成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区和控制利用区,围绕“安全、生态、景观、宜游”四个关键要素,对违法违规占用河湖岸线,妨碍行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项目依法依规予以退出,着力推动由“无违”河湖向“美丽幸福”河湖转型,实现从“清”到“美”的提升。济宁市城乡水务局以黄河、南四湖、大运河以及入湖河流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清理地笼、杆子箔(bó)等拦河渔具3500余处,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济宁市与淮委流域机构建立“流域+区域”联动机制,组织市、县、镇联合淮委基层管理机构“四方联动”,深入一线,现场逐项摸排、核查认定,会同淮委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制定了南四湖问题整治方案,涉及电力通讯设施、码头、临水货场等,有序推进分类整治,共拆除整改违建码头、临水货场等问题32项,拆除钢结构面积约24.5万平方米。河湖管理和河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在全省河湖管理工作会议和淮河流域苏鲁豫皖鄂五省河湖长制会议上做典型发言,相关经验做法被水利部推广。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全力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监管,按照确有必要、无法避让、确保安全的原则,配合市行政审批部门科学审查建设方案,并严格事中事后监管。济宁市城乡水务局结合南四湖违建码头、厂房清理整治,整合岸线资源,积极争取流域管理机构和省水利厅支持,建设了龙拱港、韩庄港等一批现代化港口码头,助力济宁市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按照水利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济宁市加快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济宁数字示范河湖建设。济宁市城乡水务局融合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工程运行管理、安全监管、水土保持、水资源、城乡供水等10大模块,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流域系统,实现了新阶段河湖、工程、运行、监管、防御、供水、污水等信息高度融合;借助无人机巡查、遥感影像监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与人工巡查暗访相结合,对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实行动态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构建起“天、空、地、人”立体化监管网络,助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提标升级。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出台《河长制湖长制监督举报奖励办法》,建立河湖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上线运行了济宁市碧水积分护水平台,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护河志愿者和社会公益组织作用,推动河湖管护向“政府监管+社会共管”提升。济宁市城乡水务局落实河湖管理员和民间河长湖长,开展“党员爱心护河”等护河行动,形成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局面。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将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着力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让每条河湖都成为造福济宁人民的幸福河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