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明快评丨多些怀念,更多些陪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8:00:00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习俗,从扫墓祭祖到踏青插柳,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先人,已成为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

其实,真正的缅怀,不在于烧多少纸钱,更在于“心”,把珍贵回忆铭记在心,让亲人在心中永存。祭扫形式可以是墓前的一捧花,可以是家族聚会时的追思悼念,还可以是“云祭扫”时的寄语。

清明节前夕,沧县振同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季振同烈士故居,怀着崇敬之情,将精心制作的一束束菊花摆放在季振同烈士像前,向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廊坊市烈士陵园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薪火永相传”主题思政教育活动,全市中小学近万名师生分批走进烈士陵园,通过默哀缅怀、敬献鲜花、聆听事迹等形式,感悟英烈精神。

清明祭扫,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亲情的珍视。

清明节,既是怀念的日子,也是迎接春天的节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正是亲近自然、强健体魄的最佳时机。

清明小长假出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不妨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一起走出家门、踏青游玩、赏花休闲,和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放松心情、感受惬意。

3月28日到4月6日,“成语邯郸 礼遇魏县”赏花行活动举行,魏县20万亩梨花齐绽放,将引来各地游客共赴梨花盛宴,体验梨乡水城的无限风光。

清明习俗的传承,既需坚守文化内核,也要顺应时代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礼从宜,使从俗”的观念,各地应鼓励引导人们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结合起来,推广移风易俗好风尚好做法,让清明节承载的家风传承、孝亲感恩等文化内涵得以发扬光大。

百善孝为先,祭祀丰不如养之厚。勤孝敬、厚赡养,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老人多尽孝心,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比如,常回家看看,为父母做一桌可口的饭菜;放下手机,听一听老人的念叨;趁着假期,带父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年年清明,岁岁追思。倡导文明新风,实现美好愿景,让清明节更具时代内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薛惠娟)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