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睢宁:田绿粮丰沃“三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0:22:00    

目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的“三夏”工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睢宁的乡间地头,到处是农机来回奔波、农户查看苗情、沟渠里哗哗水流的欢快场景。在气象条件复杂的背景下,睢宁通过科技赋能、循环经济、科学管理等多措并举,全力打好夏粮丰收“仗”,夯实全年粮食安全根基。从无人机的呼啸声到菌菇工厂的流水线,再到服务中心前人来人往的足迹,睢宁的田野正汇聚科技之力与人文之光。

良田良种与智慧农机的“双轮驱动”

六月的睢宁,麦浪翻涌,传来丰收的喜讯。在睢宁县凌城镇胜利村,“徐麦185”稻茬小麦田块经实测亩产高达806.2公斤,刷新江苏省单产纪录。这一高产成绩,正是睢宁以智慧农机与良田良种为“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体现。

截至2024年,睢宁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0.22万亩,覆盖率83.5%,形成“田成方、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格局,为丰产筑牢根基。“徐麦185”等优质良种的推广是增产核心,为给农民提供最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睢宁县每年都会从周边省市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引进大量小麦新品种在示范基地进行种植,综合评价筛选出高产高抗的优质品种,推荐给农民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全县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在600公斤以上,全县小麦主体品种突出,覆盖率达98.5%以上。

同时,智慧农机也在助推增产。在庆安镇,种粮大户刘雅良采用搭载北斗导航的“九合一”稻麦耕播机,一次性完成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平整、镇压、开种沟、控深播种、覆土开沟、二次镇压、开排水沟九道工序,不仅节省了种子和人工成本,更能提升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助力亩产突破1500斤。

睢宁投入“三夏”的3万余台农机提供了强大动力引擎,其中3527台稻麦联合收割机、1206台高速插秧机等现代化装备,实现了耕、种、管、收全链条精准机械化。在徐州佳禾无人化农场,农机手轻点屏幕,2台无人机仅用一个上午便完成600余亩小麦精准施肥。截至2024年底,睢宁县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已达92%,农业生产从“人作牛耕”迈入“空中田管”的新时代。

为支撑“双轮”高效运转,睢宁通过“农技耘”等平台实时监测苗情虫情,开展线上线下精准指导,将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护航智慧农业全程。良田、良种、智能农机与数字服务的深度融合,正描绘出睢宁三夏的科技新图景。

“徐麦185”实收实测现场。图片来源/无线睢宁

“变废为宝”,秸秆助力绿色循环

在姚集镇大同社区,程怀亮夫妇的秸秆回收中心年处理秸秆6000吨,通过加工成饲料和生物质燃料,年收益达35万元。这正是睢宁推进秸秆全量利用的缩影——全县50余家秸秆回收企业构建起“离田收储—加工利用—生态循环”产业链,2025年麦稻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机械化还田面积104.3万亩,离田收储81.18万亩。

当许多地区还在为秸秆禁烧严阵以待时,姚集镇的江苏鸿升生物科技公司车间内,玉米秸、大豆秸正被转化为鹿茸菇。流水线上,满载菌菇的运输筐穿越数字化控制的育菇房,通过数字化精准调控,每天产菇120吨,打造出365天不间断生产鹿茸菇的工厂。

2024年,鸿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产菌床辅料150多吨,除去蒸汽厂作燃料外还有大量剩余。姚集镇又在李漫社区招引总投资2亿元的肉鸡养殖项目,每年可出产鸡苗1000多万羽,产生出大量鸡粪……姚集通过资源整合,把菌渣、鸡粪等进行发酵处理,生产出商品有机肥,对姚集镇1.1万亩果园土壤进行生态改良。

食用菌成为姚集镇的“主导产业”,也为睢宁县探索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菌菇产业+生物质热源+食品加工+循环农业”的绿色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流水线上的鹿茸菇。图片来源/美丽江苏

科学管理筑牢稳产根基

为了将分散的机械整合成系统生产力,将个体农户的便利编入全域农业版图,睢宁县通过政策引导分散的机械资源整合为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将机械的高效转化为体系的可持续,让良机增效从技术层面的突破迈向资源统筹的制度化。

“从收割到烘干、加工,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睢宁县巨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郭帅介绍,中心年烘干能力超100万吨,覆盖周边2000亩土地,让农户省心又省力。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科科长傅达介绍,近年来,睢宁县通过整合县域农机资源、引入先进农业技术与设备、培育一线“土专家”等方式,大力推进管理规范、规模适度、服务能力强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一站式”农事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此外,公安部门还开展“田间警务”,通过反诈宣传、纠纷调解、道路护航等举措,为“三夏”生产营造安全环境。同时,有关部门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时发布作业需求、气象预警等动态信息,引导农机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展望未来,睢宁2025年新建改造5.46万亩,并启动桃园灌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当前,全县55.8万亩水稻和39.9万亩玉米等作物已陆续进入田间管理阶段,这个农业强县已在循环经济与智慧农业的融合中,铺就了一条金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幅“夏种满田绿、秋收万担粮”的画卷正在睢宁大地徐徐展开。

文/袁昕

资料来源:无线睢宁、美丽江苏、睢宁农业发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