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香港故事|黄大仙信俗:从香火氤氲到非遗新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08:57:00    

新华社香港7月13日电 题:黄大仙信俗:从香火氤氲到非遗新韵

黄茜恬

在香港九龙黄大仙区,有一处终年香火缭绕的文化地标——啬色园黄大仙祠。飞檐翘角间,慕名而来的善信及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日平均访园人数逾1万人次。

今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就有黄大仙信俗传承人李耀辉。

谈及这份荣誉,85岁的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谦逊地说:“这份荣誉是对啬色园整个团队的肯定与鼓励,正是大家同心协力,才让这积淀深厚的文化融入了时代的新脉动。”

从警队硬汉到文化管家

早年服务于香港警队的李耀辉,退休后以义工身份出任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他坦言,30多年警队生涯炼就的严谨,让自己的管理风格带有鲜明的纪律部队烙印:严明、公正、杜绝腐败。

回忆起刚接手时,黄大仙祠的传统科仪传承还停留在“师父带徒弟”的老模式,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李耀辉打破壁垒,成立啬色园经忏科仪文化班,把零散的技艺整理成系统课程,向所有弟子开放。“从前是师父挑徒弟,如今是徒弟主动亲近文化,大门得敞开。”

从前,传统法会连日连夜,让现代人难以抽身参与。“有人说‘老祖宗的规矩动不得’,但文化得让人能参与、愿亲近,才有生命力。”他便着手精简流程,将法会时长压缩到普通人可接受的范围;为让大众看懂仪式内涵,更引入舞台化呈现——当灯光亮起,原本晦涩的仪轨变得直观生动。

这份革新同样延伸到财务管理领域。他向记者自豪地介绍,啬色园400余名会员全是义工。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律师、工程师,也有商界人士。“若有员工敢在祠内收受红包,我会立刻报警处理。”

在啬色园服务多年的义工陈拾壹深有感触:“李监院的改革,让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改变不少,既高效又积极。财务管理方面,更见公开及透明。无论是道长或义工,都能朝着一个方向把事情做好,这份凝聚力是前所未有的。”

传承百年的人间暖意

李耀辉见证了黄大仙信俗从地方传统走向国家级非遗的历程——2014年,黄大仙信俗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啬色园作为保护单位。

作为非遗传承人,在李耀辉眼中,黄大仙信俗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价值观:孝、悌、忠、仁、义、廉、耻、礼、节、信。

踱步至园内古色古香的中药局,他娓娓道来:1924年,黄大仙祠便开始向贫苦大众免费赠医施药。这是啬色园最早开展的善业,至今已延续逾百年。

从最初的中医义诊,到后来拓展至西医、牙科及物理治疗,如今的中药局每周一至周六营业至晚间8时,午间不歇,守护着街坊邻里的健康。

黄大仙信俗中“普济劝善”的精神也在香港社会的变迁中不断生长延伸。1969年,黄大仙祠创办第一所学校;1979年设立第一所护理安老院;2023年推出首个过渡性居住项目。

“前段时间刚有一家四口搬进新居,孩子妈妈含泪说‘终于有了避风港’。”李耀辉细数,啬色园已发展出19个社会服务单位、17个教育服务单位,推出过渡性房屋“可悦居”,去年还新开了专项健康服务中心。

最让李耀辉引以为傲的,是推动设立的“紧急援助基金”。该基金旨在灾情或意外发生后,尽快将援助金送到受灾家庭手中。他忆起去年的一桩事:一个家庭因“顶梁柱”在工业意外中离世陷入困境,基金次日就将5万港元送到了家属手里。

“困难面前,快一分钟,人家就多一分暖意。”李耀辉说。

老习俗的新表达

为让更多人走近黄大仙信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李耀辉一直带领团队探索创新传播的路径。“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得让年轻人看见它的光。”他常这样说。

2023年7月,筹建多时的黄大仙信俗文化馆正式全面对外开放,成为香港首个由传承单位创建的非遗项目主题展览馆。文化馆以“融和现代科技、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触控屏互动、主题展览、文化讲座等多元形式,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春节期间的黄大仙祠元宵灯会,既延续了古代青年赏灯结缘的浪漫意涵,又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场内有造型各异、琳琅满目的元宵灯饰烘托节日氛围,供市民打卡体验。“老习俗里藏着大智慧,关键是怎么让它走进当下生活。”他笑着说。

近年来,啬色园黄大仙祠还推出漫画版《漫说历史故事:黄大仙一百灵签》,让签文故事鲜活呈现;睡前读物《孩子人生的启悟:黄大仙师十训故事篇》成亲子共读热门;沙画工作坊、文艺苑里景泰蓝制杯垫、以花为笔写书法等创意活动,更让年轻人直呼“原来传统文化这么酷”。

回望黄大仙信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后的十余载,李耀辉感慨万千:“最骄傲的,是看到一个个文化平台建起来,一场场活动办起来,越来越多人愿意停下脚步,听听黄大仙信俗背后的文化故事。”

傍晚的黄大仙祠渐渐归于宁静,李耀辉在重建的月老殿前驻足。“9月这里就要重开了,你看这设计,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相得益彰。”他语气中难掩兴奋,“就像香港这座城市,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创新的蓬勃活力。”

明年将是啬色园黄大仙祠创办105周年。李耀辉说,他的心愿是将黄大仙信俗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播到海内外。(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