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村医“充电7天”解锁新技能 四川首届“健康守门人”培育行动落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2:11:00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8月17—18日,四川100名乡村医生结束了为期7天的“特训”,带着满满干货陆续回到岗位。这场由四川省医学会联合澜之教育基金会、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四川省医师协会、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共同开展的首期“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培育行动”,专门给基层医生补短板,让他们能更好地给老乡们看病。

培训从8月11日到8月17日,来了全省21个市州的100名医生,八成多是乡村卫生院的,还有9位少数民族医生。课程全是“接地气”的实用内容: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病怎么治,慢病咋管,公共卫生服务怎么做,急救技能咋练,还有中医适宜技术、农村健康科普的法子。
师资阵容也很庞大,省内三甲医院、疾控中心及优秀基层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带头人等四十余位知名专家,安排了贴近基层的医、药、防、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不光是坐着听课,也设计了现场教学、实操培训等教学形式。乡村医生们还去了成都市5家社区医疗机构实地学习,进行了规范化的急救培训,学了怎么用常见医疗设备,培训过程还加了“料”,专门讲了老年病护理、智能诊疗、医疗照护过渡期的临床用药这些新东西。
参训的乡村医生、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公立卫生院的王彦婷坦言,7天的系统培训刷新了她对基层医生职责的认知,多位老师讲解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方法,以及“方言-医学术语”对照表、盐罐图标注限盐量等沟通与健康宣教技巧,解决了她以往工作中“和群众说不清、讲不透”的难题。
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长桂村卫生室的张晓波也有收获,他学会结合患者其他疾病综合判断降脂等级与目标。他计划给有癌症家族史的村民讲讲基因筛查,还想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同事,帮村里的胖老乡管好健康。
据省医学会介绍,培训结束后将结合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工作业绩等评选出40名优秀学员,由澜之教育基金会予以一定经费奖励。这样的培训以后每年都会开展,还会根据这次的经验优化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数据,这几年,四川一直在给乡村医生 “撑腰”:每年投34亿元保障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卫项目和基药补助经费,76个县开展“乡聘村用”,近两年招了495名大学生村医,不少村卫生室建了 “中医阁”,4223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机。全省村卫生室一年要接诊 7500多万人次,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签约服务上亿人次。
省医学会供图